传统硬盘的致命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4-2 21:30
  • 签到天数: 3 天

    [LV.2]九品芝麻官

    534

    主题

    400

    回帖

    7742

    积分

    Intohard Team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742
    发表于 2006-5-7 2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芯片硬盘一直都是计算机界的梦想,但时至今日,硬盘依然在使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温彻斯特技术:盘片高速旋转、磁头作径向移动以实现数据读取。这种机械结构与生俱来的低性能、高故障率和短暂的使用寿命便成为今天硬盘的死穴,那么,能否用一枚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芯片来代替硬盘呢?IBM Millipede超高密度存储芯片技术也许是这种想法唯一的实践者……

    传统硬盘的致命伤

    不管硬盘如何提速,它都是计算机系统的瓶颈,这种状况恐怕十年内都难以得到有效改观,而其为人诟病的低可靠性与短使用寿命也是如此。若拿今天的硬盘技术同图形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甚至相对缓慢的内存技术相比,前者的发展程度令人汗颜——这个结果其实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IBM发明“温彻斯特”硬盘技术时即已种下。尽管同当年的硬盘相比,现代硬盘的容量和速度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它的存储原理和工作模式并没有改变分毫:两者都是利用磁头、磁盘结构,通过磁头径向移动和磁盘高速旋转实现数据存取。显然,机械结构仍然是当今硬盘的基础。

    这样做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硬盘速度提高相当艰难——要提高硬盘速度,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硬盘的转速或存储密度,但机械结构所限,硬盘的转速很难在付出低代价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因为它不可避免要遭遇电机损耗、功率、噪音、可靠性等许多问题,7200转几乎成为IDE硬盘的终极。至于存储密度,硬盘的表现还算不差,但即便如此,硬盘的内部传输率在这几年中也不过从20MB/s左右提升到区区60MB/s左右,瓶颈效应不仅未消除反而一天比一天严重!

    机械结构第二个弊病就是使用寿命与可靠性问题。任何机械都会损耗,此乃千古不易的公理。硬盘同样如此,在使用过程中电机、磁头这些机械结构的寿命必然逐日俱减,所以我们不能指望硬盘的寿命能有多长,对一块普通IDE硬盘来说,能坚持5年时间绝对是一个奇迹!假如这个问题不重要,那么大家都会关注的便是硬盘的可靠性——相信许多读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好好用着的硬盘莫名其妙出现物理坏道接着挂掉——这个问题普遍得让人们麻木,经过这些年的“熏陶”,想必大家都认为硬盘天生都是如此。问题还是出在硬盘的机械结构上——磁头磁盘等机械部件均相当精密,使用中普通的冲击或振动都足以造成致命伤害,硬盘故障率高由此而来——但比较一下:有多少人发现好好使用着的内存、显卡无缘无故损坏?只要不偷工减料制造,这些非机械性部件都可近乎无限使用,而硬盘却显得无比弱不禁风、实在令人遗憾!

    尽管硬盘技术的改良工作从未停息,诸如AFC“仙尘”、Serial ATA、大容量缓存、液态轴承、玻璃盘片、BigDrive等各种先进有效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但硬盘速度慢、可靠性低下、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却没有得到丝毫改观,唯一可圈可点之处便是容量得到快速提升!这一切均拜机械结构所赐,假如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们将始终面对这样的情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