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电脑设备和视频设备的普及,很多消费都试着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进行简单的视频处理,编辑和朋友在一起的视频节目或者家庭录像。进行这个方面的处理对于电脑设备的要求相当的高,不要要求有强劲的CPU、大容量内存、速度快的显卡而且还要求快速的硬盘,一般的家庭所使用的7200rpm IDE硬盘大容量硬盘应该就属于“高端”了,SCSI硬盘的速度虽然非常的快,但是昂贵的价格却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接受的。在这样的视频处理系统中,硬盘往往是整个系统性能的瓶颈所在。很多用户开始考虑价格和成本相对比较低廉的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Inexpensive Disks)系统,因为现在很多的主板上都通过板载控制RAID芯片来提供基本的RAID功能(RAID 0、RAID 1、RAID 0+1),比如Abit,RAID功能几乎成为了标配。
在非服务器主板上实现RAID
RAID 0
RAID 技术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磁盘性能和稳定性而开发的。磁盘阵列的组合形式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RAID 0、RAID 1和RAID 5。因为在视频编辑系统中需要的是最高的磁盘性能,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以如何进行RAID 0的设置为例来进行说明,目前非服务器主板所整合的RAID控制器一般都支持RAID 0和RAID 1。
对于RAID技术本站曾经有关相关的文章进行介绍(RAID技术概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查看。这里我们再简单的谈谈RAID 0和RAID 1之间的区别。通俗的说,RAID 0就是通过RAID控制器,把两块硬盘做为一款更大容量的硬盘来使用,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可以同时在两块硬盘上访问,因此速度快。当然也有缺点,就是虽然它是有两块硬盘构成,但是其安全性同一块硬盘相比并没有任何的提高,如果其中一块硬盘的分区表出现问题,那么另外一块硬盘的数据也将会丢失,这就如同一块硬盘中的两个分区的关系是相似的。因此如果你的系统的中有重要的资料,而你有两块硬盘,那么构建RAID 0模式的磁盘阵列并不是明智的举动。
当然构建RAID 0+1模式是一种即能保证性能又能保证安全的磁盘阵列模式,但是它至少需要4块硬盘,成本太高。如果要两者坚固那么RAID 5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只要3块硬盘就能组建而成,即使其中一块硬盘出现故障依然可以运行,不过现在的主板的上的RAID控制器并不支持这种模式,所以如果选择这种模式,单独的RAID 5扩展卡的成本也要考虑其中。总的来说,RAID 0可以满足你在现有IED硬盘基础上获得更高性能和容量的磁盘阵列组合模式。
接了RAID 0磁盘阵列的系统中,操作系统会把两块硬盘认做一块
RAID 1
非服务器主板上的RAID控制器一般也会提供RAID 1模式的磁盘阵列的组合形式。通俗的说,这种磁盘阵列组合模式就是让两块硬盘互为镜像,当写入数据的时候是同时向两个硬盘中写入数据,即使其中一块损坏数据依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160GB的硬盘组成RAID 1磁盘阵列之后我们只有80GB的存储容量,而不是160GB,因此存储成本提高了一倍!另外,出于安全的原则,如果用户使用两块容量不同的硬盘组成 RAID 1阵列,那么磁盘阵列的最高是容量小的磁盘的容量,比如30GB和40GB硬盘组成磁盘阵列,那么结果只有30GB的可用空间。另外,这种磁盘阵列组合模式对于磁盘性能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