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列表问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5-4-30 11:02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六品通判

    176

    主题

    173

    回帖

    8386

    积分

    [INTOHARD]团长

    Rank: 8Rank: 8

    积分
    8386
    发表于 2006-10-28 23: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陷列表

    第一个问题:固件杏肴毕菹喙氐墓碳?悄男?克?欠直鹗牵?br>        78#:缺陷计数器
            18#:P表翻译  LBA to CHS
            1B#:G表
            33#:P表数据、G表翻译(注:它绝对不是什么速度模块,真正的速度模块是另一个)
        第二个问题:这些模块有什么作用?
            78#:以垒加的形式记录了硬盘总的缺陷数量和每一个缺陷的物理“相对位置”。什么是相对位置?打个比方,有3个坏道,物理位置分别为1、7、55,在78#里就记为1、2、3。
            18#:P表格式和LBA to CHS翻译模块
            1B#:G表格式和以LBA方式记录的缺陷位置。
            33#:78#和18#、1B#之间传递数据的一个中间数据区。有校验这几个模块之间数据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你告诉我们这些有什么用?这个不好说明白,我就举一个维修事例吧:
        待修硬盘:美钻三代30G
        故障现象:自检音不全,BIOS无法识别
        修复过程:首先通过换板排除了电板问题。
               跳安全模式,挂LDR进入(我手上没有30G的LDR,用40G的代替的。呵呵)DSP后参数和型号全部正常。于是读取固件列表,发现G、P表只有读取标志,校验、ID标志丢失。接着做了固件写入测试,返回结果为可爱的“0”,说明此时可以正常写入固件。然后复位P、G表,成功了。检查固件列表发现P、G表的校验、ID标志都出来了。在缺陷表菜单中打开P、G表,里边有坏道数据。一切正常,退出了DSP。
              调用MHDD,按F4扫描(REMAP、ERASE WAIT均关闭),开始时一切很流畅,一个色块都没有。但是,在45%、75%处出现了大面积坏道,估计有十几万个吧,而且一坏就是一片,很象划伤。用PC3000AT、ERASE写零无效,排除了逻辑坏道的可能。
              再进入DSP,清除P、G表内容。执行扇区再生命令,成功完成。退出DSP。
              又调用MHDD,按F4扫描(REMAP、ERASE WAIT均关闭),此时整个过程非常完美,仅出现了少量“X”错误,完成后进入DSP做G-P。如此重复3次,共发现坏道159处。全部写入P表。
              调用POWERMAX,执行全面低格。成功完成。
                    至此,该硬盘修复完成。
        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由于P、G表的ID、校验标志丢失,虽然通过复位模块指令恢复了,但P、G表的内容已经发生扭曲,和33#、78#的数据校验失败,导致LBA表错乱,所以出现了大面积坏道。但由于33#、78#模块是完好的,执行扇区再生指令,就是根据33、78的内容重建LBA表。
    最后补充一点:一个模块只要它的校验值(标志)在,通过复位指令都能完全恢复。但如果校验丢失,复位出来的模块的格式是正确的,但内容就天知道是什么了。如果你懂RAID的原理,相信对这点很容易理解。 第一个问题:固件中与缺陷相关的固件是哪些?它们分别是:
            78#:缺陷计数器
            18#:P表翻译  LBA to CHS
            1B#:G表
            33#:P表数据、G表翻译(注:它绝对不是什么速度模块,真正的速度模块是另一个)
        第二个问题:这些模块有什么作用?
            78#:以垒加的形式记录了硬盘总的缺陷数量和每一个缺陷的物理“相对位置”。什么是相对位置?打个比方,有3个坏道,物理位置分别为1、7、55,在78#里就记为1、2、3。
            18#:P表格式和LBA to CHS翻译模块
            1B#:G表格式和以LBA方式记录的缺陷位置。
            33#:78#和18#、1B#之间传递数据的一个中间数据区。有校验这几个模块之间数据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你告诉我们这些有什么用?这个不好说明白,我就举一个维修事例吧:
        待修硬盘:美钻三代30G
        故障现象:自检音不全,BIOS无法识别
        修复过程:首先通过换板排除了电板问题。
               跳安全模式,挂LDR进入(我手上没有30G的LDR,用40G的代替的。呵呵)DSP后参数和型号全部正常。于是读取固件列表,发现G、P表只有读取标志,校验、ID标志丢失。接着做了固件写入测试,返回结果为可爱的“0”,说明此时可以正常写入固件。然后复位P、G表,成功了。检查固件列表发现P、G表的校验、ID标志都出来了。在缺陷表菜单中打开P、G表,里边有坏道数据。一切正常,退出了DSP。
              调用MHDD,按F4扫描(REMAP、ERASE WAIT均关闭),开始时一切很流畅,一个色块都没有。但是,在45%、75%处出现了大面积坏道,估计有十几万个吧,而且一坏就是一片,很象划伤。用PC3000AT、ERASE写零无效,排除了逻辑坏道的可能。
              再进入DSP,清除P、G表内容。执行扇区再生命令,成功完成。退出DSP。
              又调用MHDD,按F4扫描(REMAP、ERASE WAIT均关闭),此时整个过程非常完美,仅出现了少量“X”错误,完成后进入DSP做G-P。如此重复3次,共发现坏道159处。全部写入P表。
              调用POWERMAX,执行全面低格。成功完成。
                    至此,该硬盘修复完成。
        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由于P、G表的ID、校验标志丢失,虽然通过复位模块指令恢复了,但P、G表的内容已经发生扭曲,和33#、78#的数据校验失败,导致LBA表错乱,所以出现了大面积坏道。但由于33#、78#模块是完好的,执行扇区再生指令,就是根据33、78的内容重建LBA表。
    最后补充一点:一个模块只要它的校验值(标志)在,通过复位指令都能完全恢复。但如果校验丢失,复位出来的模块的格式是正确的,但内容就天知道是什么了。如果你懂RAID的原理,相信对这点很容易理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主题

    132

    回帖

    9674

    积分

    [INTOHARD]工兵

    Rank: 1

    积分
    9674
    发表于 2006-10-29 03: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兄弟的帖子比较有分量
    他的帖我全看了
    学到好多东西
    帮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