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步:
清SMART。因为SMART里有缺陷记录,不清直接砍头就有可能出敲盘的情况,如果敲盘了,可以使用备份的固件刷回来再操作。
第二步:
清31、32、33、34、36模块。其中31、32模块是编译器模块,砍头生效主要是这两模块生效。31是P表的编译器,33是P表的缺陷列表,31是通过P表重建来生成的,32是G表的编译器,33是G表的缺陷列表,36是道表(也叫T表、磁道表),此表在1698及以后的盘比较重要,此表坏了,就可能出现全盘坏道的现象。
第三步:
关联0B。0B就是ROM里的地图,0A是磁头地图,0B里有47、配置模块、30,30是固件区缺陷的编译器,关联0B主要是针对有两个磁头、要砍掉一个头的盘,因为硬盘有COPY1和COPY2,你砍掉一个头了,再使用关联0B来连接COPY1。
第四步:
含P表格式化。砍完头的盘就不能再跑校准了,直接含P表格式化后就可直接出盘了。含P表格式化是调用P表来重建生成31模块。如果是含G表格式化,就是调用G表来重建生成31模块。如果含P表格式化不了,就用含G表格式化,有些盘使用含G表格式化也会好。
有些盘通过上述砍头不好,可以再调整0C模块,就是调整磁盘的密度。
(砍段也是先清SMART,清31、32模块,然后屏蔽段位,修改ID及容量,重新通电后含P表格式化。其实砍段就是改03模块里的区段表。0段最好不砍,因为0段包含有固件区,砍后就有可能敲盘。)
老硬盘砍头直接去掉勾就可以了,但现在新盘这样做是不行的,因为去勾砍头会使两个盘面的密度不一样,出现敲盘的情况。
TPI是磁盘密度(段位),如果手工设置TPI后,就不需要再跑C8,跑了C8会自动生成TPI等。
C4模块一般要调取6F、6A、46等,C3模块一般要调取6B,C8模块一般要调取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