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ohard 发表于 2011-1-4 15:51:12

《重生--Windows数据恢复技术极限剖析》与春节同庆

2010悄悄的离我们远去,2011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将迎来了新的收获,《重生--Windows数据恢复技术极限剖析》即将出版,在这欢庆的节日里,中国硬盘基地携全体员工祝本站20多万会员 新年快乐 幸福安康,同贺《重生--Windows数据恢复技术极限剖析》出版成功。

《重生--Windows数据恢复技术极限剖析》 作者:马林

《Windows数据恢复技术》一改过去数据恢复类书籍过多注重理论阐述及片面侧重于介绍分区及文件系统数据结构,以分区、文件系统方面问题为数据恢复主攻面的情况,更侧重于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同时增加了文件损坏、文件密码丢失等方面的恢复介绍。通过对一些专业数据恢复工具软件的介绍,即使不是专业的数据恢复人员,也可以在遇到数据丢失情况时在本书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并独立解决问题。专业恢复人员则更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一些专业软件操作方面的技巧介绍。
而且,本书在进行文字讲解的同时配以大量详细的图示,将枯燥抽象的理论与实际内容相结合,便于读者通过实际图示进行阅读和理解。


活动将在出版前不断推出,详情将会不断更新,近日《重生--Windows数据恢复技术极限剖析》连载将每日更新,连载内容为:第四章 第八章 第十八章,赠书活动将另行通知,敬请关注,欢迎大家相互转告,有惊喜哟。

《重生--Windows数据恢复技术极限剖析》目录如下:
第1章数据与存储介质P31
1.1什么是数据?
  1.2硬盘
    1.2.1硬盘品牌与厂商
    1.2.2温盘
    1.2.3固态硬盘
    1.2.4硬盘规格
    1.2.5硬盘性能指标
    1.2.6 IDE硬盘       
   1.2.7 SATA硬盘
    1.2.8 SCSI硬盘
      1.2.9 SCSI卡设置
      1.2.10 USB接口
      1.2.11 IEEE 1394接口
      1.2.12 ZIF接口
      1.2.13 CF接口
      1.2.14 SAS接口
      1.2.15 光纤接口          
  1.3 存储卡 
      1.3.1 CF卡
      1.3.2 MMC卡
      1.3.3 SD卡
      1.3.4 Mini-SD卡
      1.3.5 TF卡
      1.3.6 XD卡
      1.3.7 MS卡
 
第2章        数据恢复相关基础P35
2.1计算机基础
2.1.1计算机运行流程
  2.1.2 数据读写单位
    2.1.3寻址方式      
2.2“数”之基础
  2..2.1数制
  2.2.2数制间的转换      
2.2.3 字长与数值表示范围
2.2.4 二进制数的正负表示
2.2.5 二进制计算
2.2.6 数的存储格式
2.2.7 取整与取余运算(同时介绍Winhex搜索中的MOD设置原理)
2.2.8 偏移量
2.3 字符表示法
2.3.1ASCII字符集
2.3.2Unicode字符集
2.4Windows基础  
2.4.1什么是分区?
2.4.2什么是文件系统?
2.4.3 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
2.4.4 Windows的目录布局
2.5 数据恢复与存储安全常识
    2.5.1 什么是数据恢复
    2.5.2 数据恢复的可能性
    2.5.3 硬盘的正确使用
    2.5.4 移动硬盘的正确使用
    2.5.5 U盘的正确使用
    2.5.6 数据丢失后的现场保护

第3章基础软件的使用P40
       3.1磁盘检测软件
         3.1.1 MHDD
         3.1.2 HDDScan
         3.1.3 Victoria
       3.2磁盘克隆软件
         3.2.1 DDCOPY
         3.2.2 HDCLONE
         3.2.3 Media Tools   
第4章 Winhex软件的使用P58
4.1 Winhex简介
4.2软件的获取与安装
4.3 软件使用
  4.3.1启动软件
  4.3.2打开对象
  4.3.4界面布局
  4.3.5工具栏详解
  4.3.6常规设置
  4.3.7重新获取卷快照
  4.3.8目录浏览器设置
    4.3.9 克隆磁盘
4.3.10创建磁盘镜象
4.3.11 回写磁盘镜象
4.3.12右键定义选块(简单介绍右键内的菜单项即可)
4.3.13右键菜单之“撤销操作”
4.3.14右键菜单之“剪切选块”
4.3.15右键菜单之“拷贝选块”
4.3.16右键菜单之“剪贴板数据处理”
4.3.17右键菜单之“移除选块”
4.3.18右键菜单之“粘贴零字节”
4.3.19 右键菜单之“填充选块”
4.3.20跳转到页
4.3.21 将文件解释为磁盘
4.3.22 调整选块选取位置
4.3.23转到。。。
4.3.24标记位置
4.3.25位置管理
4,3.26   分割文件         
4.3.27 交叉拆分文件
4.3.28 连接文件
4.3.29交叉合并文件         
4.3.30 自动比较文件或磁盘
4.3.31同步比较文件或磁盘
4.3.32 安全擦除文件         
4.3.33进制转换器
4.3.34 校验计算器
4.3.35 选择字符集
4.3.36 窗口管理
第5章        分区P22
5.1 初始化
5.1.1磁盘显示“未初始化”的原因
5.1.2初始化磁盘
5.1.3初始化的结果
5.2 主分区与主分区表
5.2.1主分区表结构
5.2.2创建主分区
5.2.3 主分区表实例分析
5.3扩展分区与扩展分区表
5.3.1什么是扩展分区
5.3.2创建扩展分区
5.3.3创建逻辑分区
5.3.4扩展分区表
5.3.5 扩展分区表实例分析
5.4 Winhex中有关分区的菜单项
第6章        FAT类文件系统P43
6.1 如何进行格式化
   6.2 FAT12/16文件系统
         6.2.1 整体布局
         6.2.2 DBR扇区总述
         6.2.3 DBR扇区数据结构
         6.2.4 FAT12 DBR扇区实例
         6.2.5 FAT16 DBR扇区实例
     6.2.6 FAT表总述
     6.2.7 FAT12的FAT表
     6.2.8 FAT16的FAT表
     6.2.9 根目录
     6.2.10 短文件名目录项
     6.2.11 长文件名目录项
     6.2.13卷标目录项
     6.2.14子目录与“。”目录项、“。。”目录项
     6.2.15文件的建立
     6.2.16文件的读取
     6.2.17 文件的删除
     6.2.18文件的复制、移动与剪切
     
    6.3 FAT32文件系统
     6.3.1 保留区总述
     6.3.2 DBR扇区
     6.3.3 FSINSO信息扇区
     6.3.4 FAT表
     6.3.5 根目录
          6.3.6短文件名目录项
          6.3.7FAT32下文件的删除
         6.4 Winhex中有关FAT文件系统的应用
          6.4.1 目录浏览器
          6.4.2 松弛空间
          6.4.3 转到某FAT项
          6.4.4 快捷菜单
第7章 NTFS文件系统P52
      7.1 基本概念
      7.2 NTFS总体布局
      7.3 引导扇区
      7.4 主文件表MFT
          7.4.1 基本概述
          7.4.2 Windows 2000的MFT项
          7.4.3 Windows XP的MFT项
      7.5 MFT属性
          7.5.1 属性的结构
          7.5.2 属性类型
          7.5.3 0x10属性
          7.5.4 0x20
          7.5.5 0x30
          7.5.6 0x40
          7.5.7 0x60
          7.5.8 0x70
          7.5.9 0x80
          7.5.10 0x90
          7.5.11 0xA0
          7.5.12 0xB0
          7.5.13 0xC0
          7.5.14 0x100
      7.6 文件系统元文件
          7.6.1 $MFT文件
          7.6.2 $MFTMirr文件
          7.6.3 $LogFile文件
          7.6.4 $Volume文件
          7.6.5 $AttrDef文件
7.6.6 $Root文件
7.6.7 $Bitmap文件
7.6.8 $Boot文件
7.6.9 $Secure文件
7.6.10 $UsnJrnl文件
7.6.11 $Quota文件
7.6.12 $ObjId文件
      7.7文件的建立与删除
      7.8 Winhex中有关NTFS文件系统的应用
7.8.1 目录浏览器
7.8.2 目录浏览器中的右键菜单
7.8.3 转到某MFT记录
7.8.4 快捷菜单
第8章 ExFAT文件系统P20
      8.1 ExFAT特性
8.2 ExFAT布局结构
8.3 保留区
8.3.1引导记录扇区
8.3.2校验扇区
8.4 FAT表
8.5 簇位图
8.6 根目录
8.7 目录项
8.7.1 卷标目录项
8.7.2 簇位图目录项
8.7.3 大写转换表目录项
8.7.4 0x85文件属性目录项
8.7.5 0xC0文件属性目录项
8.7.6 文件名目录项
8.7.7 卷GUID目录项
8.8子目录
8.9文件的建立与删除
第9章 分区表损坏后的恢复P41
    9.1 “55AA”标志丢失
    9.2 分区表的正确性
    9.3 主分区表损坏后的恢复
      9.3.1 无扩展分区
      9.3.2 有扩展分区
      9.3.3 只有扩展分区
    9.4 误Ghost后的恢复
    9.5 建立新的分区表
    9.6 使用FinalData快速寻找分区
    9.7 不要被巧合迷惑
    9.8 将某个DBR当做分区起始处
    9.9 使用软件恢复数据
      9.9.1 使用FinalData恢复
      9.9.2 使用R-Studio恢复
      9.9.3 使用Winhex恢复
第10章 误格式化后的恢复P37
    10.1 双击时显示“未格式化”
      10.1.1 用备份DBR恢复主DBR
      10.1.2 手工计算恢复DBR
    10.2 格式化对磁盘的写入
      10.2.1 建立FAT16文件系统
      10.2.2 建立FAT32文件系统
      10.2.3 建立NTFS文件系统
    10.3格式化后的可恢复性
      10.3.1 FAT表丢失后的可恢复性
      10.3.2 原FAT16重新格式化成FAT16
      10.3.3 原FAT32重新格式化成FAT32
      10.3.4 原FAT32格式化成NTFS
      10.3.5 NTFS重新格式化成NTFS
            10.3.6 原NTFS格式化成FAT32
    10.4 格式化后的恢复
      10.4.1. 使用EasyRecovery恢复
      10.4.2 使用R-Studio恢复
 第11章 误删除后的恢复P26
    11.1 FAT16下的删除
      11.1.1 FAT16下文件的删除
      11.1.2 FAT16下被删除文件的可恢复性
      11.1.3 FAT16下文件夹的删除
      11.1.4 FAT16下被删除文件的可恢复性
    11.2 FAT32下的删除
      11.2.1 FAT32下文件的删除
      11.2.2 FAT32下被删除文件的可恢复性
      11.2.3 FAT32下文件夹的删除
    11.3 NTFS下的删除
    11.4 误删除后的恢复
      11.4.1 使用EasyRecovery恢复
      11.4.2 使用FinalData恢复
      11.4.3 使用Restorer2000恢复
      11.4.4 使用R-Stuido恢复
 第12章 破解文件密码 P52
    12.1 破解Word文档密码
12.1.1 Word文档加设密码方法
 12.1.2 使用Word Key破解Word文档密码
 12.1.3 使用Accent WORD Password Recovery破解Word文档密码
    12.2 破解Excel文档密码
 12.2.1 Excel文档加设密码方法
 12.2.2 使用Excel Key破解Excel文档密码
 12.2.3 使用Excel Recovery破解Excel文档密码
    12.3 破解PDF文档密码
      12.3.1 PDF文档加设密码方法
      12.3.2 使用Advanced PDF Password Recovery破解PDF文档密码

    12.4 破解RAR压缩文件密码
12.4.1创建密码保护的RAR文件
12.4.2使用RAR Password Recovery破解RAR密码
12.4.3使用RAR Password Unlocker破解RAR密码

    12.5 破解Access数据库密码
12.5.1 为Access加设打开密码
12.5.2使用access密码破解器破解Access密码
12.6        破解PPT密码
12.6.1        为PPT文件加设打开密码
12.6.2        12.6.2使用Advanced Office Password Recovery 破解PPT密码
      12.7破解Outlook邮件密码
          12.7.1为Outlook文件加设打开密码
          12.7.2使用PstPassword破解Outlook文件密码
第13章 文件修复P33
    13.1 Word修复
      13.1.1 打开Word文档自动保存功能
      13.1.2 使用DocRepair修复损坏的Word文档
      13.1.3 使用FinalData修复损坏的Word文档
      13.1.4 使用Winhex查看损坏Word文档文本
    13.2 Excel修复
      13.2.1 打开Excel自动保存功能
      13.2.2 使用Advanced Excel Repair修复Excel
      13.2.3 使用ExcelFIX修复Excel
      13.2.4 使用Recovery for Excel修复Excel
    13.3 PDF修复
    13.4 Access修复       
    13.5 PPT修复

   第14章 邮件恢复P50
      14.1 Outlook Express恢复
         14.1.1 Outlook Express简介
         14.1.2 Outlook Express邮件文件夹组成
         14.1.3 Outlook Express邮件备份
         14.1.4 Outlook Express备份导入
         14.1.5 使用R-Studio恢复Outlook Express
         14.1.6 使用R-Mail for Outllook Express恢复Outlook Express
         14.1.7 使用OE-Mail Recovery恢复Outlook Express
         14.1.8 Outlook Express邮件的其他导入问题
         14.2 Outlook恢复
         14.2.1 Outlook邮件备份
         14.2.2 Outlook邮件备份导入
         14.2.3 使用Scanpst.exe修复损坏的.pst文件
         14.2.4 使用Recover My E-mail for Outlook恢复Outlook
         14.2.5 使用OutlookFIX恢复Outlook
         14.2.6 使用R-Mail for Outlook恢复Outlook

   第15章 SQL Server数据库恢复P35
         15.1 数据库的安装
             15.1.1 系统要求
             15.1.2 安装过程
         15.2 数据库基本操作
             15.2.1 启动与停止数据库服务
             15.2.2 新建数据库
             15.2.3 备份数据库
             15.2.4 还原数据库
             15.2.5 数据库的附加与分离
            15.3 数据库恢复
            15.3.1 使用MSSQLRecovery恢复SQL数据库
            15.3.2 使用Kernel Recovery for SQL-Database恢复数据库
第16章 动态磁盘P20
       16.1 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
          16.1.1 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
          16.1.2 转换前与转换后的区别
       16.2 LDM数据库
       16.3 动态磁盘的使用
          16.3.1 建立简单卷
          16.3.2 建立跨区卷
          16.3.3 扩展简单卷
          16.3.4 建立带区卷
       16.4 R-Studio对动态磁盘的支持
          16.4.1 R-Studio中带区卷的重要参数分析
          16.4.2 R-Studio中跨区卷的重要参数分析
          16.4.3 使用R-Studio恢复跨区卷数据
第17章 RAID基础知识P21
       17.1 RAID的实现
          17.1.1 软RAID
          17.1.2 硬RAID
       17.2 RAID级别分析
          17.2.1 JBOD结构分析
          17.2.2 JBOD磁盘缺失后的可恢复性
          17.2.3 RAID0结构分析
          17.2.4 RAID0磁盘缺失后的可恢复性
          17.2.5 RAID1结构分析
          17.2.6 RAID1磁盘缺失后的可恢复性
          17.2.7 RAID4结构分析
          17.2.8 RAID4磁盘缺失后的可恢复性
          17.2.9 RAID5结构分析
          17.2.10 RAID5磁盘缺失后的可恢复性
          17.2.11 RAID6结构分析
          17.2.12 RAID6磁盘缺失后的可恢复性
          17.2.13 RAID1E结构分析
          17.2.14 RAID1E磁盘缺失后的可恢复性
          17.2.15 RAID5E结构分析
          17.2.16 RAID5E磁盘缺失后的可恢复性
          17.2.17 RAID5EE结构分析
          17.2.18 RAID5EE磁盘缺失后的可恢复性
          17.2.19 HP内外双循环阵列结构分析
          17.2.20 HP内外双循环缺盘后的可恢复性

第18章 RAID数据恢复
      18.1 RAID信息的分析方法
         18.1.1 利用FAT表分析块大小
         18.1.2 利用MFT记录号分析块大小
         18.1.3 利用FAT表分析数据块顺序
         18.1.4 利用MFT记录号分析数据块顺序
         18.1.5 利用FAT表寻找校验块
         18.1.6 利用MFT寻找校验块
         18.1.7 RAID5循环方向的判断
         18.1.8 RAID5同步异步的判断
         18.1.9 计算RAID5各个成员盘第一个校验块的位置
      18.2 使用RAID Reconstructor恢复RAID
         18.2.1 恢复RAID0
         18.2.2 恢复RAID5
      18.3 使用R-Studio恢复RAID
      18.4 使用Winhex恢复RAID
      第19章 实际工作恢复日志集锦P44
             19.1 某文件保密软件分析
             19.2FAT32目录项发生移位后的恢复
             19.3 修复坏道导致DBR及FAT1损坏后的恢复
             19.4移动硬盘病毒破坏后的恢复
             19.5 U盘无法正确识别的恢复
             19.6 U盘根目录被覆盖后的重建
             19.7恢复HP L600服务器RAID5阵列
             19.8 4块磁盘Windows2000系统IBM服务器RAID5恢复
             19.9 在缺少两块成员盘的情况下分析RAID5

林群 发表于 2011-1-4 16:04:10

坐到沙发了,哈哈.......

zhaolim 发表于 2011-1-4 16:07:18

看样子还不错,现在讲数据恢复的好书连续出了几本,这本不同的特点能再介绍详细一点,还是作者也好好介绍一下

mingtiande 发表于 2011-1-4 16:11:26

前三个沙发,,到时一定支持一下

ygkj 发表于 2011-1-4 16:12:08

呵呵期待内容

dong31680 发表于 2011-1-4 16:13:08

哈哈哈哈

bb87 发表于 2011-1-4 16:31:51

为什么一楼的总是这句,太没创意了

0830 发表于 2011-1-4 16:58:34

有赠书活动顶一下 。。。。。

qqqabcqq 发表于 2011-1-4 16:59:16

期待免费赠书

wang1231968 发表于 2011-1-4 16:59:51

又是一本好书,祝贺!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重生--Windows数据恢复技术极限剖析》与春节同庆